找到30条结果,用时0.081s
  • 杨绍伊研究经方成绩斐然

    ...法》书中病位概念,只有表、里理念,无半表半里理念,治疗所用八法只有汗、下、吐、利、温,而无和法。这一点又确证于史书的记载,如《汉书·艺文志·方技略》记有:“经方者,本草石之寒温,量疾病之浅深,...

   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;经典研习
  • 殷平善:黄芪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理中的整体系统思维

    ...,又补肾脏元气,为里药。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”(《汤液本草》)。邹澍在《本经疏证》中指出:黄芪能内补中气,中行营气,下行卫气,“一源三派,浚三焦之根,利营卫之气,故凡营卫间阻滞,无不尽通,所谓源清流自洁...

    参考资料合作平台;医学论文;中西医结合论文;中医中药
  • 王好古

    ...《阴证略例》(有论述伤寒阴证之论方,颇为详备)、《汤液本草》、《此事难知》、《医垒元戎》(十二卷,包括伤寒及杂证,并以十二经为纲,主张治病须脉证互参,始可处方)、《仲景详辨》、《活人节要歌括》、《斑疹...

    词条词条;中医学;中医学家;元代;人物百科;针灸学
  • 阎艳丽临证使用黄芩原则

    ...性寒,枯而大者轻飘上升以清肺,肺清则痰自理矣。在《汤液本草》中对黄芩记载:“味苦而薄,中枯而飘,故能泻肺火而解肌热,手太阴剂也。  条芩:坚实质重,主降,能泻下焦大肠之火,治疗大便秘结、小便淋浊、...

   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;中医临床;临床讨论
  • 何谓经方

    ...黄、桂枝等治表证经验;并观察到,有的病经发汗或未经治疗而愈,但有的未愈而病入于里,这时不能再用发汗治疗,而是应用治里的药物,因里证分阴阳,里热者,用清里热药,如黄芩、石膏、大黄等;里虚寒者,用温补药,...

   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;中医基础
  • 半表半里概念产生于汉代

    ...慎吾先生请教本方的运用时,陈老指出: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,用之最恰。”又张路玉指出:“小柴胡汤本阴阳二停之方,可随症之进退,加桂枝、干姜则进而从阳,若加瓜蒌、石膏,则进而从阴。”...

   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;中医基础
  • 中药法象理论浅谈

    ...肺,色赤而象火,又能泻肺中之火[4]。又如元代王好古《汤液本草》:“凡根之在土者,中半以上,气脉之上行也,以生苗者为根;中半以下,气脉之下行也,以入土者为梢。病在中焦与上焦者,用根;在下焦者,用梢。根升而...

   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;在线期刊;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;2009年第5卷第6期
  • 《伤寒论》书名出自谁手

    ...、二十四脉、脉法、伤寒、热病、杂病、妇儿病证的脉证治疗等,对比《汤液经》是不分伤寒、杂病的,“伤寒”、“杂病”首见于王叔和的《脉经》,把仲景《论广汤液》分为伤寒、杂病与其一脉相承。3.杨绍伊...

   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;经典研习
  • 《伤寒论》源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

    ...合、归纳概括,以求得出正确之辨证结论,并确定合适之治疗方法。而后世之八纲辨证,则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、病性的总概括。二者关系密不可分。六经辨证运用了八纲辨证之具体内容,实为八纲辨证之滥觞;而八纲辨证则是...

    参考资料中医中药;经典研习
  • 第二章 药学发展简史

    ...上最早的制药法典。该书有配方标准、制造技术标准。《汤液本草》出于元代名医张好右之手。全书共三卷,上卷载名医李东垣《用药法象》,中、下卷以阴阳五行理论,结合临床实践论述药性。根据药物归经,结合气味、阴阳...

    参考资料医源资料库;医源图书馆;教材类;医院药学

相关搜索: